没心的悟
古人原本把“悟”设计得完完美美的,就好像精致的一套家装,“吾”字原本好好地装贴了竖心,只有把全身心投入进去,深入体会和感受融合其中的内容,就会得到属于自己的东西,才能真正悟出道理。
可是,偏偏很多人捣毁这个家装,没有眼光欣赏,舍不得用心装饰,怎会悟出真谛?没有用心去体会,怎么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?难道一个“笨”字,就为自己开脱了吗?这是没心的悟。
曾经一位助手,整天羡慕别人聪明,痛恨自己愚笨,所以非常刻苦,一心一意痛改前非,常常找一些业务以外的事情做,可是,笑话也因此多了些。一天,她忽然发现电脑里没有“公司章程”,一个都没有,于是找来纸质的章程,一个字一个字敲起来,不知道敲了多久,等我回来时,兴高采烈地汇报,仿佛做了给赤道镶金边儿的伟大工程,即练习了打字,也拥有了章程的电子版,我表扬了她。
我再把**公司和**公司的章程也做了吧?
真是给点阳光就灿烂,喜欢做就做吧。
好半天好半天,我发现她在奋力的打字,别说两个公司的章程,这么半天,十个公司的章程也出来了,问一问,才知道,她拿着**公司的纸质版照着打字呢。
你在打字吗?
是呀,这个打完了,再打那一个。
满脸的认真,让我哭笑不得。
一个公司的章程是13章89条,三个公司就是39章267条,都像你这么工作,会计师都得饿死,会计师事务所都得关闭。
怎么了?我做错了吗?
我一脸的无奈,竭力耐着性子放慢语速,生怕她紧张导致思路浑浊。
把你第一个打的章程复制处理,粘贴两个新的复件,重新命名,打开文件,从第一章第一条开始,把关于公司的几条内容逐条更改,其他是不变的,《公司法》是一样的。换汤不换药,懂吧?U盘里只有一个就够用。
她很难为情的笑了,又狠狠地开始憎恨自己的笨拙,可是,那是笨拙吗?是没有用心去做。如果用心去思考一下处理技巧,三思后行,怎么会出这么弱智的笑话?又不是不会复制功能,将以前做过的事情,做到触类旁通,就会升华到最佳状态。
悟者,觉也。说一个人悟性好,我们常常想到这个人理解能力非常强,如果拥有足够的知识和实践经验,做到触类旁通,那么反应的速度就快,接受的能力就强;如果面对的是新鲜事物,这种人一定不会盲从,一定是细心观察体会自认为到位之后,才出手表现,大有一鸣惊人之态,我想,通常模仿能力强的人应该属于此类。
比如,端午节吃粽子。年年包年年感慨万分。四个尖尖的角,四个等边的三角面,难住了很多人。不就是四个角四个面四个动作吗?常常是,看了两眼,拿起粽叶,装上米就开始漏,上面盖得一塌糊涂,下面裹得乱七八糟,圆不圆角不角,好不容易裹上了,马莲一绑,米漏得要没有了,只好摇头败北,太难了太难了!是真的很难吗?绝不是。是悟性差吗?也不是。是这些人没有用心去悟,没有用心去体会,没心的悟,怎么能包出好吃的粽子呢?
无所觉之谓迷,有所觉之为悟。悟性关键在于是否想不想去悟,想去悟了,才会思考如何去悟,悟出了门道,才会突然有所领悟,即豁然开朗的感觉,慧然独悟那种升华。
人,真是各有各的悟性,有心的,没心的。
评论